过去了一切回不去,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。

一开始单纯因为想看但没有点校本,所以自己加了标点,又尝试加了注释。后来发现已经有老师点校过了,拜读了一下(乐乎版的,不知道成书如何),觉得有一些细节还是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样,所以继续坚持了自己的理解。


不知道笺注该怎么发更好,于是采用了图片方式(图是高清的,可以放大看)。出于兴趣目前注释只加了卷一、四、七、八(杨廷和、严嵩、张居正)部分,有空应该会都搞出来。不过需要反复查看才能发现遗漏和误解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弄完。


笺注,注着玩的,有时候会加一点明史或者实录进去。


嘉靖以来首辅传笺注手记


全书标点、校对、注释、整理为简体横排,以万历四十五年茅元仪刻本为底本。校对间参考四库本、泽古斋本与道光三年上海陈氏藏本。其中每卷标题为四库本所加,万历本仅有卷号。

对于《首辅传》的标点大量参考了《明史》——倒不如说明史再撰写过程中大量参考了《首辅传》,尤其是《首辅传》的前半,很多段落在去除了一些主观语句之后,约等于照抄。对于《明史》《实录》额外提及的语句,及异同处,选择性的加入了一些注释,以方便理解。

在整理、校注过程中,本着尽量少加标点尤其是问号、叹号的原则,修正明显的别字,修改异体字,标注通假字,并对疑似错别处予以标注。王世贞似乎有些喜欢化用典故,有些地方不能确凿,只好尽力而为。注释基本上加在个人感觉较为晦涩的文字上,对于需要结合背景的论述,也加入了一些注释,以我个人能通读的主观标准。我谈不上很专业,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。

在第一页处本来有万历刻本茅元仪的序,但苦于字迹不好文字识别,并且每页都缺字,虽然能通过推测补齐一部分,还是略有头疼,只能先校注正文部分。

第二页四库本提要,不同版本有所出入,选其完整与通顺者。

王世贞本人序,一整篇虽然具是隐晦地表达个人倾向,主体还是在论说明朝“相权”的起源。文字大量运用各种指代,校注起来略有麻烦。序里最让人惑解的一句是“余既卒卒,不获终三管之事,故及耳目之确者着之”,晾了一阵子,有一天突然反应过来该怎么注释,连忙加上去。后又读到韩愈《答刘秀才论史书》,中有一段:

“唐有天下二百年矣,圣君贤相相踵,其余文武之士,立功名跨越前后者,不可胜数。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?仆年志已就衰退,不可自敦率……且传闻不同,善恶随人所见,甚者附党,憎爱不同,巧造语言,凿空构立,善恶事迹,于今何所承受取信,而可草草作传记,令传万世乎?若无鬼神,岂可不自心惭愧;若有鬼神,将不福人。仆虽騃,亦粗知自爱,实不敢率尔为也。”

就算充满了真情实感的主观爱恨,大概也有共通之处吧。

评论
热度(15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刀玉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