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了一切回不去,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。

两部《海公案》剧情梗概、吐槽和分析

摘要:上部写海瑞智斗大奸臣严嵩父子,下部写海瑞复活后武斗黑心宰相张居正。


    

《海公案大红袍传》


原本署名“晋人李春芳”(李春芳:谁黑我)。主要讲海瑞匡扶正义若干事,但槽点颇多,比如嘉靖接玉玺,严嵩相面,张居正当严党,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小阁老强抢民男二三事。

 

先是嘉靖即位。正德生病,决定在藩王里找继承人,挑中了据说特别孝、有仁名、百姓爱之如父母、才干超群的朱某某(不知道成书是不是明朝,反正避讳了),又担心直接诏令进京引发恐慌,于是派兵部一群人去用金锁九条把熜捉拿进京。

 

半路上遇到严嵩,严嵩会相面,和熜说他以后会当九五至尊。熜和他聊,说你有才华为啥不去报效国家,严嵩说家里穷没钱考试。熜从随身行李里给了他五十两,两人相谈甚欢,早上起来严嵩十里相送。

 

然后熜进京见照照,三辞三让,照下诏传位给熜,熜认先帝当亲爹(那大礼仪还议个锤子)不久正德崩。

 

海瑞得到乡亲资助去考试,住店遇贼,海刚峰一个人打俩(是一位魁梧男子……)劝得二人改邪归正。

 

严嵩考了第九(居正:我的名额)熜点了严嵩当状元。

 

严家被重用,到处捞钱,还纵容抢民女,害了海瑞老乡。海瑞到一个姓徐的官员那替老乡申冤,处理了严家的门人。那个张氏民女当了熜的贵妃,后来是皇后。

 

海瑞二战科举,阅卷的严嵩把他雪藏了。贵妃听说后吹枕边风,熜就大方地赐海瑞进士及第(此桥段实在有损海大人贤名)。

 

严嵩把持朝政,日日献媚(原文如是)。

 

熜听说海瑞很能干让他当淳安县令(世界线收束)。严党收贿赂到淳安碰了钉子,反而想着把海瑞弄到京里在搞他,于是举荐了他(清奇的脑回路)。

 

严嵩塞了侄女到后宫,把张皇后斗下去了,熜从从此不见她生的太子(世界线又收束)。

 

今皇上与严嵩乃是忘形之君臣——约是作者阴阳之语。

 

熜想废太子,海瑞上本劝,熜就算了。

 

有个翰林收集了严党劣迹十二条,被海瑞知道,他当庭递给熜以为可以倒严,熜看了一眼收到袖子里,说我自有想法。回去把严嵩、海瑞都抓了(倒也像是他会干的)最后处理结果是把那个翰林砍了(好惨)。

 

海瑞被放出来听说翰林死了,到法场大哭,然后要求见熜,说如果他有罪,把我也杀了吧。熜:“卿乃朕之直臣,朕忍轻弃耶?”便给翰林恢复名誉(就这?)。

 

熜让严嵩和海瑞一个部门办公,第一天海瑞寻了错处打严嵩四十板子,第二天严嵩寻海瑞错处也打他四十板子。熜要杀海瑞,太子救了他一命(这段逻辑还挺合理的,海瑞力保太子多次,就是互相打板子很离谱)。

 

此处张居正出场,不知啥时侯勾搭上严党。居正管老严叫恩相,大概在此世界线顺便把胡宗宪也顶替了。老严有事就找他,对他很好,堪称严党柱梁。但居正出馊主意,要买凶杀海瑞,结果凶没打过,叛变了。

 

严嵩又找居正商量,居正馊主意梅开二度,为阻止海瑞进京,调他去自己老家湖广当巡抚。海瑞到了湖广开始剿匪(王阳明即视感)。

 

严世蕃看上王爷的男宠,王爷把他家砸了,老严告状,熜把王爷收拾了(?)。熜忽然想起海瑞在湖广上班,三年没见,挺想的,把他叫回京城,让小严补他的缺。

 

小严上任不干正事,看上荆州一胡姓书生,以诗酒诱而奸之。小胡醒来拿砚台砸小严的头(“伤你妈的头!”)。海瑞抓了小严,居正找宫里太监给小严求情:“略得公公吹嘘之力,则少爷可以不死。”

 

于是海瑞决定收拾太监(?),向熜请旨查验内外宫监,把没阉干净的太监都再阉一遍。熜对他百依百顺(?),怕他不能服众,派四个御前侍卫帮他。于是五百个人,一个个当场检查完割完,捧着自己的玩意听候发落。庇护严党那个太监,海瑞亲自检查发现他还剩一寸(……)于是割了,割完从此老实了(怎么和阉猪一样)。严党大为头疼,不想让海瑞待在北京,上书保奏他去南京户部。

 

送走海瑞,严党开始作妖,杨继盛上疏。熜把疏给老严看,敲打之。老严看了找居正商量对策。居正馊主意三阳开泰,劝老严“矫诏杀之,以绝将来效尤者”老严竟然从之(我懂了居正是派到严党的间谍)。

 

后来熜染病不起,托付太子给老严,大叫一声(原文如是)噶了。海瑞被赶到南京三年,正想请旨陛见(也不说到底见熜为了什么)忽然接哀诏,隆庆让他回去当阁臣。海瑞痛哭流涕,一病不起,忧心而死,算是某种意义上殉了嘉靖。死时身无长物,只有红袍一件穿着一起入殓。

 

临死前海瑞上奏参严嵩,隆庆把严党清算了,全文终。

  

  

《海公案小红袍传》

  

 一边看一边写的,这本同样很有槽点,讲的是海瑞对付黑心宰相张居正二三事。

 

行文套路和前作《大红袍》差不多,甚至还能勉强衔接前文。开头隆庆病重,决定传位太子,召来张居正作太师辅政。于是登基大典上,张居正抱着四岁万历,端坐在龙亭下,华丽出场,接受百官跪拜(一种母后皇太后待遇,关于为什么有年龄操作,我决定后文替作者辩解一下)。

 

张江陵作为指定大反派,明显比前作反派老严的段位要高。老严是靠算命获得嘉靖宠爱而幸进,居正则凭本事祸乱朝纲。这种塑造暗和“分宜以柔用,窃人主之喜怒而为威福;江陵以刚用,操人主之威福而成喜怒。”的奸柔老严,魔王居正的形象,作者快说你和王世贞什么关系?

 

本作居正已经不是那个,给老严净出馊主意、跪求大太监也没救得了小严的居正了,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从严党脱身的,但你说的那个张居正已经死了,臣妾现在是——

 

那么问题来了,前作海瑞不是听说嘉靖殡天,悲痛不已殉了吗?错啦,那是张居正担心海瑞七老八十还出来护国护主,特地造谣他死了。为了坐实这一点,特地派人以皇帝名义去吊丧,以图让海瑞社会性死亡。正所谓天下人都知道你死了,皇帝派人开席,那你活着也没用,何不自杀?海爷当即决定将计就计,让人不接圣旨了,美美地造好棺材牌位,吃自己的席。

 

何故居正能想起海瑞?因着先前小万历做梦,梦见一长人手持弓箭要害他(弓长张,劣质字谜,我看到就笑了),被一个披红袍的救了,因此想起原来有个老忠臣叫海瑞。海公有一故门生姓陆,在礼部任职,听说要派人御祭海瑞,主动请缨,偷见恩师相谋划。海瑞要进京,但没钱,于是把来吊丧的宾客送的纸钱都变卖了,此之谓天地银行开的票,在阳间也能用。

 

小陆同学一见到海公,海公问他:“进京可曾拜在张阁老门下么?”小陆回答:“岂能作权门鹰犬。”不由让人想起张居正故事——而其门生自喜客于嵩,能得嵩意,居正众斥之曰:李树不代桃僵耶?亟去,毋辱吾门。——原来这段王世贞也写了。被张冠李戴到居正身上,是否算一种李代桃僵。

 

于是小陆给海公讲居正的劣迹,包括调戏宫娥睡龙床(到底没敢写太后),杀辽王府一千余口(我的天),把外国进贡宝物扣下,造假的献给皇帝。这些都是小陆知道的,作者叙述的还有他不知道的,比如隆庆生前让封居正老婆林氏为乳母娘娘(这样万历就有了三个妈),在老家荆州招募土匪为私兵,让老婆回家管兵粮,荆州百官见之跪拜。

 

海瑞进京拜会另一旧故门生小杜,写了个帖子。小杜以为见了鬼,赶紧烧纸:“老师请投生去罢,不要再此恐吓门下。”不一会海瑞进屋,又忙叩拜:“请恩师阴魂上座。”(这段笑死我了。)

 

次日海瑞辞别故人,安排好后世,做好撞死在金阶上的准备,悲壮上路。在朝房门口看见“托孤寄命,燮理阴阳”之类文字,提笔写下了著名的“黑心宰相”对联。正巧张居正进来,海瑞于是躲在屏风后,见居正对百官倨傲,且看见对联勃然大怒,心生主意,偷偷溜出去。居正见竟然有人在眼皮地下翘班(是你,考核绩效的卷王)让人追去,海瑞要张居正亲自见他。居正见了前辈,只好开始伏低做小。海瑞不回礼,居正阴阳海瑞为什么这么倨傲,海瑞说太师你才倨傲。张居正辩解“当年左手抱了当今天子登基,御赐我左手上绣一个五爪金龙,右手代天子批奏章,赐右手一个五爪金龙”众人受不得我的礼。海瑞说那熜熜当年在法场还抱着我哭,把龙袍披过我身上,我不比你面子大,我让你来见礼是爱惜你。居正:“?”海瑞:“若我不爱你,动了一动手,你这奸贼就当不起了!”

 

海瑞质问张居正为啥造谣说他死了,居正说误会误会。海瑞;“放你娘的狗臭屁!”然后两个人在门口打架(其实是居正单方面挨打),没人敢拉架,百官只能劝。这一回叫《张太师朝房受辱》。

 

张茂修听说了去跪求大太监救一下(结合前文,这孩子真像他爹),司礼太监就内阻圣上,对外说今天不上朝了(万历开摆)。一连好几天都如是,先到朝房,撞见海瑞,开摆。张居正屡次想给登门海瑞道歉,海瑞就是不受,居正闷闷不乐。

 

一连几天,万历终于上朝了,一番折腾海、张二人各罚酒三杯,太监从中搅合。万历说好了这事情过去了,不许再参太师,违者斩。海瑞急得扯着龙袍下角哭,万历触动,回去问太后,太后说海瑞是忠臣(这不就和前作海瑞数次力保太子对上了)。吏部给事孙成站队海瑞,也做好了棺材准备死谏,万历要砍孙成,又被他岳父徐国公保下来。海瑞说既然死罪免了,不如贬官,正好荆州缺个岗位,海瑞特意把他安插到张居正老家去查他的家底。

 

万历怕了海瑞,觉得这老头太厉害,不能给内阁九卿的职位,就让他做了有名无实的“耳目官”。结果海瑞天天在他旁边劝谏上本,万历直呼后悔,张居正直呼差不多得了。有请原文:

 

居正捧本章对海爷道:“海老先生,圣上十分宠任老夫,这本章多付老夫标看,劝你差不多罢了。”海爷道:“再养你几时体面,哪里肯罢!不必多讲,请了。”两个分别,不提。

 

海瑞上本,要万历查国宝案。张居正听说了赶紧写信给老婆。我看这林夫人也是人才,老家一起事物都归她管,奈何和张居正到底互相存在信息差,可以说江陵这一回是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姓名。海瑞让小陆找来一个机灵的家人陈贵,扮作相面的去荆州哄骗张府的管家,这人一天行七百里,也是造成海瑞这些人消息比张居正一派灵通的重要原因。(所以,江陵,收手吧,对面开挂。)

 

陈贵先骗管家,又被引荐给张居正四子嗣修,说小张有帝王之相,哄高兴了,顺便在他家里探明国宝去向,然后使计抓了嗣修,查封国宝。钦差解宝遇劫,正是张家招募过的土匪,一个被强抢入寨的妇女解救了钦差,孙成靠老婆徐家的家丁打败土匪,抢回国宝。张居正听说此事,和国舅密谋,直接矫诏捉拿孙成。

 

海瑞过生日,皇帝又赐红袍。(原来小红袍是这么来的。)

 

孙成解压国宝进京,结果还没复命就被抓去法场。海瑞赶到现场,当场把圣旨抢过来,要去金銮殿上对峙。万历偏袒张居正,说圣旨是自己下的,海瑞说不处理就是昏君,万历只好降了张居正三级。海瑞派人去岣屺山请杨家将出手清君侧(不知道从何吐起),杨令婆欣然出师(大宋的剑斩我大明的官?)破开关门直抵京师。

 

杨令婆上表除暴安良,万历把张居正叫过来看,张居正也有理由说的。臣启陛下:杨家将乃宋朝之臣,历辽宋元三朝,不服王化,盘踞岣屺山。这是哪门子的除奸?请速发兵阻截。(有一说一,这操作真的很令人窒息,一时难说这本书反派到底是谁。)

 

海瑞突然掏出国宝,张居正辩解是外国先送到相府的。万历说:“既是外国送与先生的,赦卿无罪。”但心里想的确是:“张居正果然不法。”(这两句记住,回头我想发散一下。)

 

万历听完《对张居正在荆州疑似策划谋反事件调查报告》之后,派兵马围了张居正的家,令张先生回家休假。在他忧心杨家军的时候,海瑞出来保证:“张居正法该抄族,陛下若不忍加罪,亦当暂禁天牢。倘其杨家将兵马一到,将他献出,可保国家无事。”

 

(这段愿称之为神来之笔,海瑞这话好像杨家将也是不稳定因素一样,明明是他先请人清君侧的,现在到是只有海瑞站皇帝这一边了。此时海瑞一派有他自己,两个学生,徐国公老千岁,徐国公的女婿,还有武林高手,还有从宋朝穿越过来的场外援助。这正式揭露出,年事已高的海瑞才是本作真正的政斗大魔王,你看他连复活赛都能打赢,拿捏万历朝这些人不是易如反掌?)

 

张居正被赶出宫门,行至午门,深深打躬道:“老千岁、海大人,犯官全仗二人周旋,留些体面。”

 

(我真的怜爱了。)

 

杨家将兵马围住皇城。那杨家和张居正到底有何仇恨?原来都是因果报应:“他是天性生成的忠良将,世代保国安民。只因当年张华盖丈量太行山钱粮,迫他迁徙海外,他怀恨在心。”(读到此处连叫三声好,兜兜转转回到改革的矛盾上了,果然不是一般庸俗话本可比拟。)

 

万历有心保下张居正,又被海瑞驳回。心中纳闷,开金口道:“两班文武,谁与寡人分忧?”连问数声,无人答应。

 

(君王掩面救不得……)

 

皇帝命人迎战(硬气!),结果主将没打过杨家女将被生擒(……)。太后懿旨送来:“姑念先帝托孤之臣,幼主怜念,不忍加诛。望诸卿速即另议退兵之策,以安君心。”


海瑞说,不杀张居正就让杨家将退兵,倒也有办法。于是茂修代父死难(兜兜转转……),全府挂孝,找个棺材把张居正藏在底下送入营门,抄了张家。验查过后,退兵,万历偷偷放了张居正回老家。此一回为《张状元代父抵奸》。

 

后面是海瑞断冤案,匡正义,活一百岁,大笑归天,享千年祭拜。

  


关于《海公案》

 

这两本话本,可以说在很多地方荒唐得一塌糊涂,什么入绍、托孤、派系、官制、时间线。但越如此,越发觉得作者绝非常人。至于到后面宋朝的杨家将都可以穿越过来了,就算不知道官制和行政,难道连宋和明都分不清吗?非也。无论作者是谁,必定是个高手,用荒诞故事作表象而已。

 

其中一个暴露的细节就是对张居正的称呼。作者设定托孤之后,张居正当了太师。众所周知,太师是一个小说话本里经常出现的,奸臣专属岗位。这个岗位究竟明朝是没有的,但这么写方便大家理解。以至于现在网络文学,动辄太师,左相,右相等等。不过你看他写张居正上表如何说,“臣华盖殿大学士张居正启奏”加上了他的正经头衔。后文写他改革埋的雷,“当年张华盖丈量太行山钱粮……”如是。在诸多头衔里,作者给张居正选了一个颇若即若离的,不是常见的,也不是“太师”“耳目官”这种一看就是话本文字的头衔。

 

还有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称呼,一开始是“太师”“爱卿”。可等到兵临城下,杨家兵马要求处刑张居正的时候,这个称呼悄然变成了“先生”,倒是看得人心头一颤。

 

守城将官听了,飞马入朝奏知万岁。万岁暗想:“此番张先生性命必不能保了。”

 

“朕岂不知先生功劳?今事至此,不知先生要往那里去?”

 

这样的发言,仔细想来其实特别万历。在满纸的胡编乱造背后,忽然来的这几句,仿佛穿透剧本,又和真实历史交织在一起。正史固然没有什么京师围城,但万历也叫得张居正一声先生。尤其是那段万历表里不一的内心活动,和那个“看顾先生子孙”的万历皇帝何其相似!

 

“既是外国送与先生的,赦卿无罪。”

 

“张居正果然不法。”

 

在写万历和写嘉靖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。万历是有内心活动的,可以代表作者认为万历的想法并不难懂——不管他是谁,一定很熟悉嘉隆万这段故事,以至于才能在面目全非中保留了一点原汁原味。话本里万历对海瑞是有些厌烦的,他不喜欢被规劝被要求做明君,对张居正更多是要脸,好像心里有思想钢印,一定不能杀他。但他对张居正的保护,在这本书里是看不出真心的。最后放张居正一条生路,和历史是反着的,倒不如说是作者写到这忽生怜意。

 

嘉靖不一样。作者笔下的嘉靖是真心爱惜海瑞,虽然他一意孤行,不写一点他的内心活动,令人捉摸不透。“卿乃朕之直臣,朕忍轻弃耶?”嘉靖杀了他的好友,驳回他的提议,却又嘉奖海瑞的一片真心。轻耶?重耶?天意难测。可以说嘉靖的人物形象,几乎是完全贴合真实的,哪怕在剧本里,他也知道严嵩的一切所作所为,但他对严嵩的定位是宠臣——反正他就是要用这个人,顺便还有算命玄学加成。

 

海瑞的形象一贯是“护国”:《大红袍》里的力保太子,《小红袍》里出山教育昏君。他也成长了,前作总是救人不及,被嘉靖说杀就轻飘飘的杀了,固然也有皇帝的因素,不过在后作里,两次法场救人都变得很及时。在《大红袍》里是一些列偶发事件的合集,到了《小红袍》里,则是漫长的斗法。或许从死亡回来的海瑞不是那个海瑞了,是一个护国执念的魂灵,他心好像更累,因为皇帝没看懂他的赤诚和坦然。万历只觉得他虽然是忠臣、直臣、贤臣,但麻烦。因此海瑞用了这样近乎功利主义的方式获得了胜利。

 

张居正的形象更耐人寻味。《小红袍》里的张居正,明明写的是大反派,但这个大反派张居正,面对海瑞的锋芒是躲避隐忍,请求恩典加封是苦苦哀告。命悬一线了,只一行礼:留些体面。作为反派的段位却又很高,比起《大红袍》里全是买凶杀人、到司礼监求情这种馊主意,本书听说东窗事发的张居正当机立断,假传圣旨先斩后奏。面对被海瑞召唤出来的杨家将,也条理分明地分析到底谁才是不臣。

 

至于杨家将这个意象,也很有意思。虽然派人海外请杨令婆一整章,有水字数的嫌疑,写杨家女将个个亮相,又像是为了吸引眼球。但他圆了一下设定,杨家将移居海外,出兵的理由也不是什么铲除奸佞,而是反对清丈鞭法——是的,这个仅仅提了一两句的点,其实是这本书用意相当核心的部分。杨家兵马与其说是一个实体,不如说是反对张居正改革的群体的化身。反对他,是想结束他的政治生命,而不是结束他的生命,这种心态和明朝很多人一样。

 

《大红袍》里的海瑞是孤臣,没几个亲友,身无长物,他是孤独的,和历史海瑞差不多。到了《小红袍》里,复活的海瑞突然就多了一堆门生故吏,反倒是张居正,在朝房和海瑞冲突,那些奉承他的人却没人真的支持他。后文万历问,两班文武谁能分忧,却无人应答,足见得张居正反倒成了真正的孤臣。历史上的他也在书信里写,同年对他都渐渐敬而远之。权倾朝野,却没有真正的追随者,便要用自己的亲儿子来顶,所以有了剧本里茂修代父死难。这一系列因果都是相通的。

 

这也是我认为作者很有意思的一点。他写的故事荒诞,但内在的政治逻辑很通顺。张居正被反对,是因为改革动摇了很多人的利益;海瑞的力保太子时的隆庆,获得了太子政治上的回报;万历对张居正的言听计从之下,隐藏一股幽幽的怨念;张居正曾经疑心那个好像以冯保为原型的太监,和最后那一份懿旨,暗示着他们三个松散的同盟;会写出官场明降暗升、挂名无职等操作;还有从宋朝穿越过来包围京师清君侧的杨家,当然也理应辨证是不是真正的忠臣——或者说表明了,自认忠臣与自认在对国家好的人,也未必把握得住这艘船的走向。

 

话本里塑造了大奸严嵩,大忠海瑞,还有一个大奸似忠,还是大忠似奸的张居正?竟然说不清。历史上海瑞说张居正“工于谋国,拙于谋身”我想他是懂他的。

 

  

评论(7)
热度(64)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刀玉 | Powered by LOFTER